谢氏家训,谢氏家谱,谢氏文化,谢氏传承,谢氏教育

华夏家训
2021-03-24

据《泗门谢氏宗谱》记载,泗门谢氏为炎帝之后,西周申伯为得姓始祖。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申伯三十六世孙谢衡(官国子祭酒)为避永嘉之乱,携全家由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辗转来到会稽郡始宁县东山(今属浙江省上虞市上浦镇)定居,史称东山谢氏。初时,东山谢氏门第并不显赫,后因谢安、谢玄、谢灵运、谢朓等名人辈出而成为与琅琊王氏齐名的江左望族。特别是谢安,四十四岁时东山再起,以少胜多取得淝水大捷,卒谥文靖,赠太傅,追封庐陵郡公,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五代时,谢安十六世孙谢造任台州同知,从始宁迁居台州临海。至南宋孝宗乾道年间,谢造十世孙谢深甫以进士入仕,官至右丞相,卒谥惠正,赠太傅,加赠太师,追封鲁王。其孙女谢道清被选为理宗皇后,在度宗、恭宗朝两度垂帘听政,累尊为寿和圣福皇太后、太皇太后。在元兵即将攻陷临安之际,谢道清颁“国戚避乱”诏,遂有谢深甫六世孙谢长二自临海徙居余姚县东山乡汝仇湖之第四门(今泗门镇),是为泗门谢氏之发端。明成化五年(1469),泗门谢氏已繁衍至十世、五百余人。泗门谢氏八世祖谢莹有感于族人相遇于途,竟不知名表之称呼、尊卑之名分,而倡议立谱。为使世系清晰明了,他把泗门谢氏分为十八房。十八房各立分房祖,谢莹本人即二房分房祖。同时,谢莹还撰了二十八个字作为自他以后二十八世子孙的排行字辈。后代子孙即使散居各地,相遇于途,只要问其名字,尊卑之序昭然。如谢莹字怀玉,他的儿子谢恩字公觐。泗门谢氏现已传至“宗”字辈。这二十八个字为:

    怀公于中用行志,秉亮循常宜守嗣。
    嘉茂显荣隆本宗,世美允传思永济。

   谢莹生于明永乐五年(1407),卒于明成化九年,历官浙江布政使司从事,光禄寺珍馐署丞,福建布政司都事。任福建布政使司都事时,会朝廷征剿邓茂七农民起义,谢莹设计攻陷邓部所占据的官台山后,只擒戮为恶首领数人,而对数万因贫穷而被迫入寇的胁从进行宽宥。闽省百姓因此感恩戴德,交口传诵“谢都事”。此事载于明史,通过明清两代流传甚广的佛教劝善书《了凡四训》喻于民间。谢莹的长孙,即明代状元宰相谢迁。传说谢迁出生那年,谢莹新建了一幢房子做书房。正当新房落成,准备发动众人搬迁时,适逢儿媳邹氏做产。谢莹以《诗经》中“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给新生孙儿取名迁,字于乔,号木斋。此书房即今状元楼,亦是谢迁幼年读书处。成化十年,谢迁举浙江乡试第一(解元),次年复举进士第一(状元),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孝宗居东宫为太子时,谢迁为讲官。孝宗即位,宦官郭镛请预选妃嫔备六宫。谢迁上言,以为不可,孝宗从之,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八年(1495),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预机务,因居丧力辞。服丧期满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豫逸,孝宗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税折银。谢迁谓:“先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不节,虽加赋,奚益?”尚书倪岳亦争之,此议遂罢。孝宗晚年,内府宦官作奸玩法,御马监腾骧四卫以禁军自恃,不录兵部,虚报名额,冒领军饷。孝宗欲革除此等弊政,令谢迁拟旨禁约。谢迁说:“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孝宗允之。谢迁仪观俊伟,秉节直亮,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而谢迁见事明敏,善持论,时人为之语:“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天下称贤相。

   武宗即位后,屡加谢迁少傅兼太子太傅。按明制,其曾祖谢原广、祖父谢莹、父亲谢恩同时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明武宗是历史上有名的荒诞之君,日事游玩,嬉戏无度。正德元年(1506),谢迁数次劝谏武宗无果,因求退职,武宗慰留之。又上书请诛太监刘谨,未获准,遂与刘健一同致仕。刘谨因此对谢迁耿耿于怀,附刘瑾入阁的焦芳亦恨谢迁举王鏊、吴宽代已,便罢谢迁季弟谢迪及仲子谢丕为民。正德二年三月,刘谨矫旨将谢迁、刘健等五十三人定为奸党,其中还有余姚人王阳明、牧相。

   正德四年二月,朝廷又加重对谢迁的处分。刘谨等以浙江应诏所举怀才抱德之士,如余姚周礼、徐子元、许龙、上虞徐文彪皆谢迁同乡,欲治谢迁“徇私援引”罪,并欲逮捕谢迁,籍其家产。虽经李东阳竭力排解,但焦芳认为“纵轻贷,亦当除名”。旨下,令周礼等戌边。尚书刘宇复劾浙江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以访举失实罚米、削籍,且诏“自今余姚人毋选京官,著为令”。是年十二月,又夺谢迁诰命诏,追还所赐玉带服饰,同时夺诰命者如刘健、尚书马文升、刘大夏、韩文、许进等六百七十五人。正德五年八月,刘瑾因谋逆事发被诛,谢迁才官复原职,仍致仕家居。

   史载谢迁家居时喜接后进,仲子谢丕尤加意奖掖。谢丕字以中,号汝湖,因父祸罢官后,于泗门创东山、丛桂两座书院。其立教重经义,治事有宋湖学风,就读的吕本、邹绚、诸燮、胡安、徐九皋等皆隽异之材,后多有所成就。正德六年,在谢迁的倡议下,谢丕于在第四门附近(今后塘河社区)建谢氏宗祠,虽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至今犹存。明世宗即位后,遣使来泗门慰问谢迁。又起用谢迪为江西右参议,谢丕复官翰林。嘉靖二年(1523),世宗复诏有司存问,浙江守巡诸官亦时至问安。为此,谢迁特改建府第前东南角的一座小桥,以“万岁问安”之意取名“万安桥”。

   嘉靖六年,大学士费宏去职,举谢迁自代,张璁亦力举谢迁。世宗乃遣行人奉手敕“即家起之”,命抚按官敦促上道。谢迁时年七十九岁,不得已受命。至京,授少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谢迁居位数月,力求去职。世宗待之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病则遣医赐药。次年三月,终于获准辞职归姚。嘉靖十年,谢迁卒于家,年八十三,赠太傅,谥文正。谢迁是谢氏历史上第三位赠太傅的高官,与晋太傅谢安、宋太傅谢深甫并称“古今三太傅”,泗门谢氏也由此获得“太傅世家”的美誉。自谢迁中状元后,弘治十二年,其季弟谢迪中二甲第三十七名进士;弘治十八年,仲子谢丕又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短短三十年间,一门三进士,且父子两人位列鼎甲,实为科举史上所罕见。谢迁入阁后,还惠及各房,族中有多人因他的提携而出仕,民间有“官夹笆”之说,来形容明代泗门谢氏仕宦之多。直至清末,泗门谢氏累世簪缨,官宦不绝。

   嘉靖中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严重。谢迁的玄孙谢志望出资募集乡勇五百人,豫为防御。嘉靖三十四年六月,屡败倭寇于绍兴蛏浦、东关、白洋等地。十月,倭寇自奉化入四明山,谢志望考虑到梁弄斤岭为余姚、上虞两地要害,先据之以为堡垒。时兵道檄指挥张佑前来守御,相约官兵守岭中,谢志望伏佑岭左为奇兵。倭寇至,谢志望率乡勇迎战,自卯时至申时,伤亡相当,而张佑怯战,匿不敢出。谢志望奋呼陷阵,手斩倭寇三人,矢尽援绝,遂被害。家奴草地蛮、车三、长三、沈阳、永勒亦一并战死。次年,朝廷下旨赠谢志望太仆寺丞,并在绍兴府城赐建褒忠祠。

   明末辽东兵起后,泗门谢氏中不乏舍弃身家性命、奋起抗击异族入侵的仁人志士。崇祯十一年(1638)九月,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岳托联合蒙古入关。泗门人谢秉谦奉命守济南,次年春城破,谢秉谦殉难。谢秉谦是天启二年(1622)进士,字益之,号克斋,历官南京、福建、北京、湖广道御史。

   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授泗门人谢正谦为襄武将军。次年五月,钱塘江失守。谢正谦叹回天无力,跨铁骑自沉于曹娥江。时泗门谢氏在鲁王监国政权中任职的尚有谢正谟,授参将;谢正让,授都督大元帅,封襄勤伯,掌将军印;谢遂升,授副将。鲁王兵败后皆自尽殉节。

谢姓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曾经是最显赫的家族之一,谢氏家族名人辈出。谢氏家训也非常有名

家训是什么?家训是家长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中国的家训一般是博采古今先贤的至理名言而定论的。家训是后世子孙生活的准则和行为指南。虽然时代进步了,科技也在日新月异,但家训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历经百代仍犹新的传家之宝,前辈都希望下一代的人对家训多加研读,身体力行,为的是不负前人的一片爱护之心。

                            【谢氏家训】

“脱去凡近,以游高明。莫為嬰兒之態,而在大人之器。莫為一生之謀,而有天下之志。莫為終身之計,而有后世之慮。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求同俗而求同理。”

                                                                         ——谢良佐

《谢氏家训》要言为:孝父母,友兄弟,敬长上,和邻里,安本业,明学术,尚勤俭,明趋向,慎婚嫁,勤祭扫,慎交友,重忍耐,戒溺爱。

《谢氏家训》全文以文言文写就,历经代代传承,辗转传世,其文已有些许错误,已不大适应今人白话文的阅读习惯。然而文言文拥有言简意赅、短小精悍的文化魅力,依然值得现代人学习和掌握。为了丰富《谢氏家训》的阅读兴趣,使之更加容易学习、诵读和承传,故根据文言体修正并改编为诗谣体,以供后生、同胞诵修之用。

诗谣体《谢氏家训》

一、孝父母

父母生养子女身,恩比山高比海深。为人子兮侍左右,宜思养教方成人。

在家婉容愉悦色,奉命唯谨从容身。长上有过容劝谏,莫为琐事伤天恩。

兼听则明尽子职,和妻共孝悦双亲。病则侍奉汤药熬,逝则守孝祭葬殡。

违逆执拗莫仿效,惰行结怨是辱亲。出仕公仆则移孝,作忠显亲扬名真。


二、友兄弟

兄弟姐妹是一体,何分父母亲疏味?小敬大是伦常事,大必爱小亲情意。

长大各自有家室,相互帮衬难亲拒。友恭之道斯合意,无别你我不妒嫉。

若为财产起阋墙,听任教唆燃豆箕。同室操戈如仇敌,何以亲情续栉棣?

同胞异乳皆兄弟,支子庶子莫分比。亲情也须亲情护,我为人人是第一。


三、敬长上

在官在家有长上,年龄先我亦是矣。正其尊称敬长上,不论地位高与低。

隅坐揖礼谦恭让,随行罔敢有戏娱。干名犯分使不得,目无尊长素养低。

贤智先人莫凌长,血气方刚自恃愚。污慢高年是大过,炫耀自我为自迷。

矜富贵兮夸门第,狂悖之行莫姑息。道德伦常有顺序,长幼尊卑同心理。


四、和邻里

同乡共饮一井水,出门先见是邻居。虽不是吾亲骨肉,出入相友不攀比。

守望相助助为乐,相互关照好亲密。患病患难相扶持,有无相济友根续。

贫富相欺是愚心,势利相投是邻忌。强弱相凌为短见,大小相拼耗神气。

何必微资起争讼,何必小忿仇杀疾。有邻莫把恶习扰,不睦之举当戒去。


五、安本业

士农工商可为职,承先裕后本根巨。司职敬业当自真,才智与日俱进兮。

无业莫把游民做,择其所能再自立。吾身能在囹圄驻,吾心未敢安然居。

小工可作大渔船,小业能供温饱躯。开源助流长河汾,业工个个是福渠。

游荡不立枉为人,若成事业劳有逸。春夏秋冬敬其时,安享本业不心疲。


六、明学术

学校林立学各异,学者济济难堪比。中学精致西学新,西重显扬中含蓄。

西地学术相驰逐,东土国粹出周易。偏中易傲偏西躁,中西结合大可为。

国学为本西助用,相辅相成无缺遗。适时而学术克广,人材有树赏林夕。

学有实践方长惠,学而不研何去疑?学海无涯明学术,立德立言功相济。


七、尚勤俭

业精于勤荒于嬉,勤耕苦读节俭为。勤操苦练可立业,戒骄戒躁人和气。

四时种垦勤也巧,披星戴月有劳曲。士农工商首在勤,鸡鸣凤兴可亲躯。

亲朋往来俭为侍,鸡黍相迎重情意。布衣之道常成乐,无酒无茶水有趣。

家户充盈勤为宝,手里有粮可轮回。为民安可做庶事,为官清贫廉可掬。


八、明趋向

制度可改明趋向,风俗可移志未移。爱亲敬长化日月,天经地义不规谁?

人际可贵在平等,长幼尊卑怎能违?少小何可辱长上?除非无礼和智愚。

纵酒嗜烟非善为,逞凶斗狠是颓废。冶游赌博为恶习,不顾廉耻自痴迷。

败名丧节须惩戒,长辈同胞共促规。遵纪守法洁身事,光宗耀祖方自愉。


九、慎婚嫁

儿女婚嫁须慎重,恋爱自由也警惕。世间婚恋有迷途,随波逐流防自欺。

看人要看言和行,莫见诺言敞心扉。家长及时来辅导,莫让晚生伤心躯。

婚前重在防心计,洁身自好不可摧。择婿嫁女轻聘礼,娶媳求淑薄奁蓄。

父母善为伦之始,儿女仿效学道理。治化之源自长辈,迁善自觉有接力。


十、勤祭扫

氏族祖坟是圣地,时常祭扫敬先驱。无论年轻和老幼,先人之所莫疏离。

路之远兮可遥祭,双手合十随时礼。各致其诚为感恩,家族兴旺有延续。

常怀敬虔来拜寄,感谢长上爱抚育。我生若无先人助,哪来前途和希冀?

春来喜赏燕护巢,夏到热观蚁队奇。秋迎落叶重任了,冬慕白雪洁天地。


十一、慎交友

交友以信慎交际,诚实为人总相宜。可叹人际有荆棘,从来难把心相与。

友以义合好相对,肝胆相照才有益。劝善规过友情事,点到为止有缓急。

口是心非是非理,友人之间莫此为。交友也交品正人,酒肉之朋难久聚。

友情最好是父母,无欲无求不防御。只要友人能相济,不论贵贱与聪愚。


十二、重忍耐

一时之忿难自抑,不忍不耐常越礼。浅则祸及本身心,深则害及儿孙女。

公艺九世同居张,陈氏八百共食欲。万事当前忍能为,从容忍让创奇迹。

忿之逞凶多成过,追悔莫及叹可畏。小事大事皆能忍,忍耐为上品行美。

凡事能忍胸怀宽,处变不惊有勇气。世间大忍忍贪欲,可忍可耐阔天地。


十三、戒溺爱

子弟之率有不谨,皆由父兄教不及。养育后人戒溺爱,艰苦奋斗可自立。

贫穷可享苦中乐,富足可省饭中味。诫子勉弟教当知,学有所成是第一。

专横跋扈为戒行,骄娇二气须除去。谦虚谨慎日日做,从小便学融让梨。

姑息养奸是罪过,迁善改过自敢为。倘有过犯不纵容,爱到深处是启迪。




分享